会员中心

联系QQ

联系微信

公 众 号

新浪微博

本站快报
专访论坛 - 百家论坛
姜纬:中国新锐摄影师的创作倾向
出处: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发布时间:2013-12-31  阅览数:5100

评论家、策展人姜纬

姜纬: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新锐摄影师的创作倾向”,请允许我先做一个小小的说明,因为其实在这么一个场合,在这么短的时间,要把一些摄影师拿到一起,然后还要给他们做分类,我觉得我,从我个人来说是不太妥当的。
 
第一,他们本身还很年轻,很多作品还未定型,他们还在发展变化中。另外我觉得这也不是很科学的,用今年TOP20中国当代新锐评委会王主任当时在杭州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在目前阶段,我们新锐摄影师无法,其实也无需做一个很确定的界定,所以这是大概说明一下。但是为了说事情,或者说鼓吹,鼓吹什么呢?会议手册里面,把我这个题目英文翻译,为了新锐摄影师鼓吹一下,我也是在有限时间把他们装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给他们大概分一下类。
   我一直坚持,在我们现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一个人独持己见其实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更难。
   我记得在1911年第一届TOP20中国当代新锐评比的时候,就有人说什么叫“新”?什么叫“锐”?或者什么叫“新锐”?在大部分人来看,新锐首先要新,最好是前无古人这叫新,锐就是比较尖锐,或者像尖刀一样。我当时就有这个观点,我说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受到很多暗示,其实是没有这么多天赋或者精英的可能性越来越少,反过来一个人不怎么跟外界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是这又是一个悖论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必定要清楚一点,我们讲新锐或者接受这个新锐,不能是无源之水,这是肯定的。
   什么是新锐?刚才我说的,其实我们是无需也无法在目前阶段给他一个准确的定位。但是我个人给他一个大概的,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我认为新锐就是:年轻或者陌生人。
   我在我自己做的一本书前言里面,对年轻人和陌生人做了一个引发。我说中国摄影界需要年轻人和陌生人,他们比老江湖更澎湃、更开放、更果敢也更善于学习,更具创造力。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他们需要有潜质、志向、诚意和能力,首先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
   下面就是我说的,我不得不做一些大概的分类。
 
   第一类我特别要强调一点,就是传统工艺或样式,这里面有的摄影师作品是这样的,因为他从采集一直到最后输出,全部都是全手工的,比如说胶片最后到暗房制作出来。有的一开始采集的时候就采用一些手工工艺,但是最后输出的时候用现代工艺,所以不一样,当然为了方便,把他们归纳到这一类。
   第一个就是付羽《银盐习作》这些作品实际上在我看来是向沃克.埃文斯致敬,从30年代一直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本画册超得过美国照片,为什么?我就不多讲,沃克.埃文斯当时很简单,他的照片被命名为《美国照片》,展览也叫《美国照片》,什么是美国?1930年代的美国有什么区别于欧洲的?他找到了,就是美国照片这本摄影集后面的部分,美国的建筑。这些美国建筑是离开美国本土,或者离开东岸或者西岸看不到的。
   到了50年代的时候沃克.埃文斯看美国人少,他也在找什么是1950年代的美国,因为这本画册叫美国人,你总得有一点美国的东西,你要告诉人家什么是美国,他找到1950年代美国的符号,比如说黑人,黑人那个时候已经要登上历史舞台了。沃克.埃文斯在1930年代的时候,黑人那个时候在美国占了一定位置,但是黑人那个时候是不入流的,但是1950年的时候,黑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蠢蠢欲动,开始要登上历史舞台了。然后就是高速公路边上的那些餐厅,点唱机,汽车尾翼。50年代的美国福特汽车,这个是1950沃克.埃文斯心目中的美国,如果我们中国摄影师,比如说我一直说,你要拍中国,什么是中国?就像当时可能会产生一个,就像当时沃克.埃文斯产生的疑问一样,什么是美国?我拍的美国是不是真正的美国?是跟其他国家有什么区别的美国?我后面会讲到,他们的注意点在哪里?这是鲁迅美术学院,摄影教师,青年教师叫李鼎《北方》,这个更熟悉的,路泞《漫步》,魏来《现在很好》,骆丹《素歌》,包括展览的时候,还没有采用的这种方法,100年以前的方法,这个可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个在读的研究生陈吉楠《禾声》,(我也不知道今天电脑什么原因,但是好在大部分内容都还在),刚才可能就是我说的“传统的工艺和样式”,我觉得我有必要跟这方面的多做一些解释,因为很多朋友告诉我说,你谈“新锐”,但是我们看到恰恰都是100多年前的工艺手段,或者是那种画面效果,或者说那种技术,我不知道他的新在哪里,锐在哪里?这里我肯定要讲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荷兰作家出版过一本书,出版之后好评如潮,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他的书的名字就叫《零年》,或者叫元点。就是说零年,他讲的就是1945年,是一个新的时代,从零开始。一个新的集团的开始,所以从零开始,因为1945年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一个大事,就是二战结束,然后这本书里面,就记录了,世界各地在二战结束那一年,各种各样的思想行为,以及状态,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悲喜交集,包括各方面的,当然这本书的灵感是真的,真的来自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1941年是荷兰一个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他父亲1941年的时候,当时作为一个青年男大学生,当时男青年大学生,就是头等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加入兄弟会,就像比如说美国常春藤的盟会组织,但是加入兄弟会,就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有的是非常带有侮辱性质的考验,当然他父亲经过了种种带有凌辱性质的折磨或者考验,而通过可以加入兄弟会,可以加入兄弟会的就不巧,11年的时候,就是二战烽火正起,所以荷兰被德国占领以后,或者怎么样,就被抓到德国去,强迫劳动,强迫劳动后来在德国境遇了好多战乱、饥饿,然后围城,然后突围,又差点被苏联人枪毙,所以身心俱疲,二战结束了之后,好不容易挣扎回到了家,回到家以后他要重新申请加入兄弟会,他那时候就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说,老爸您能消停一会吗?刚刚经历那么多战乱,九死一生,为什么还要去兄弟会,要求他父亲重新接受考试,重新来过,以前那个不算,,他父亲也同意了,他就不仅要问,为什么要重新考试,为什么你还要去进入兄弟会?当时刚刚考进大学,可能是青春年少,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男生来说,可能兄弟会是一个很拉风的一个事情,但现在已经这么成熟了,经过战乱时期以后,为什么还有青春期的闹剧,他父亲说了一句话,答案就是:仪式是重归正常的一份子,这个是我要强调第一部分。就是传统的样式和工艺的重要性。
   就是中国摄影史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有系统的学习摄影,不是被这个打乱,就是被那个横插一杠,实际上不正常的一个中国摄影史的一个时期,好不容易在30年代、40年代,刚刚有点眉目,比如说像中国像的一些艺术家前辈,一下就乱了,我曾经有机会有幸见过张俊德先生,比如说陈柏昌他自己首创的小样的原作,有30年代的,也有40年代的,当然也有50年代跟60年代的,你就会看到他在50年代、60年代的时候,张俊德先生是无所适从的,他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按照内心的引导,他的照片只限社会统一,现实统一等领域的那个标准,所以他很彷徨,他不知道他在30年代、40年代接受的那些摄影传统的教育,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他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所以我就觉得现在社会年轻的摄影师,他要从过去产生的传统工艺样式,来表达一个他当下这种对世界的看法或者对摄影的理解,我觉得放在当下摄影里面,他是有特殊的含义,中国这个事情,只是放中国里面来说,所以我还是强调用上面所讲的那位荷兰艺术家他的父亲回答他困惑的时候那句话,就是:仪式是重归正常的一部分,是必须的,我们需要回归到我们过去非常欠缺的或者没有机会去学习的经验和传统的样式,然后有可能才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东西。

   那么第二个部分就是现实的新表达。我们给个人摄影,当然是不能离开现实,我们生活在现实之中,但是除了传统刚才的科恩谈到,传统的方法以外,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现实是公平的,可能已经不能是只用一种方式去表达,事实上有很多的年轻摄影师,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一种反应或者记录,这种传统的,纪事摄影,或者纪录摄影,曝光摄影方面是有点区别的,他更多元。比如说浙江年轻摄影师范顺赞,《现实给了梦想多少时间》他自己布景,景是他画,然后整个这个景是他自己制作出来的,包括服装。我觉得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或者纪录,只是他用了一种自创方式。
   火炎是广西的一个摄影师。宁舟浩,山东的摄影师,可能大家也比较熟悉,也是对现实(  摄影),因为他是税务局的一个工作人员,他开始摄影的是“单位”,我觉得单位这两个字非常好,比较中性的一种观察方式,他为什么用《禾声》,我觉得他想表达的一个东西就是像骆丹当时作《素歌》一样,我也是觉得工艺跟他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这个陈吉楠《禾声》,他是用一个谐音字,其实你可以叫和谐社会的“和”,是通的,旁边的植物就是被拍的女子自己种植的,把女性跟植物的生长做一个比拟的手法,在中国至少可以感受到古词,所以他用了一个比较古老的手法,和他想表达的对时间对青春,对时间流逝的那种东西的适应,他的服装跟旁边植物的形状,还有书印是很考究的。
   黄东黎,也是中国美院的一个学生,他现在在纽约,读摄影,刚才讲到对现实新的一种表达,火炎的《新桂林山水》,景观类,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馈,刚开始拍的时候,有一点小小的跟现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小的影响不大,一开始比如说,人工的瀑布,或者说喷泉,包括麦当劳,比现在我们要看到的这个照片较大,现在他会知道这些东西可能少一些,隐藏的更深一点,可能那种比声嘶力竭的表达更容易一点。宁舟浩他的“单位”,以及他的单位等上级单位,早就让不他参加这些会议,你参加会议,当然不要当成公务员干,你不能说他不好,也不能说他懒惰,总觉得领导看了觉得不舒服,这种,没有拍领导正面,尤其拍前面最前面一列的领导,专门到后面去拍什么意思?所以我刚才上午拍的时候,拍群体照的时候,我是最后一排,就是靠边去站,其实我也是想看看,有没有人也转到我们后面去拍。这张照片,你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你说他表达什么?这种照片挺多的。
   这是今年新的一个摄影师,如果一个年轻摄影师,如果从兖州过来的老师的话,应该都会看到这些图片,我把这一类归类到对现实的表达,我之前在学习的时候,就说到,上海的摄影师,他有一个天然的途径,因为上海没有山川,壮丽的山川,地理上没有这些,就是一马平川这样的城市,现在越来越玻璃和水泥的森林,但是上海摄影师从一开始就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怎么样去表达摄影的种种可能性,对世界的一些看法,他就是一个上海摄影师,虽然年轻,就是一种典型,他反应其实就是人跟自然的一个关系,这可以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叙事的,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景观摄影,都是反应(现实),像这些自然事物被破坏,或者怎么样,从一个很狭小身边的场景,就反应人跟自然的反应,我的意思同样可以反映出对现实的表达,情绪的表达,以及对世界的这种反馈,为什么叫植物.制物就是人方便现在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但是能够做的,希望在自己的空间,办公居家环境,哪怕吃饭的地方,放一点植物,好像能呼吸到自然的空气,或者表达一种对自然的依恋,或者怀念,或者对绿色的那种向往。现代跟自然的那种关系,非常可悲。幼儿园,这张照片,我很喜欢,旁边都是小朋友的漫画,在茁壮成长,所以你看有一个量身高的,长颈鹿,长颈鹿正好看着植物,然后没有人,但是你会看到其中寓意,也是反映了现实跟我们的关系,强调多种多样的方式。
   这个是什么企业或者公司开张的时候,杨文洁,上海年轻的女摄影师,她原来在北京电影学院是导演系出身,她确实也拍过电影,做过副导演,然后到纽约读了大概两年的摄影,因为不愿意在美国生活,但是在美国是这样的,你要读摄影是很奢侈的,因为学费很贵,一百多万人民币。这两年中,她在美国,就是通过互联网,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宗教背景,有的离异,现在单身,没结婚,不同的宗教信仰,如何跟人家说,首先要把自己的故事告诉那些老外,然后老外就跟他们分享,可以到家里面,因为她觉得在一个隐蔽的空间,能够充分表达这个女性的想法,因为在一个私密的环境里面,比如说一个是我们叫社区服务的就是类似于像资源城这种,这是一个舞蹈家,我们发现很多女性在自己私密的空间里面她宁可躺在床上,这里面其实牵涉到很多东西,其实不管一个女人,比如说三房两厅,或者四房两厅,床是比较安全的地方,因为她要依靠的感觉。这是一个巫师,这是一个华人,因为要求就是说你什么状态最舒服?这个华裔就说,我反正有问题的时候,我就会蹲在吃饭桌前,蹲上去。这个人的职业,一开始有人就问,她是干什么,我说真不好说,我不知道,各位老师前辈,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是有想法的,但是你们可能不太好意思说。那我说了,她是一个核能科学家,搞核能的没想到吧,我估计一般人都不能想到,所以在一个自己的空间里面就会选择自己平时上班的时候,不会去穿着的或者实现她作为一个女人的一个梦想。
   那么刚才说的就是现实?中国年轻这些摄影师对现实的一种多元化的表达、反馈。那么接下去这些摄影师的作品,就是可能具有一定超现实的意味,我也想不出其他的名称,其实也不仅仅是超现实,因为我一开始我只是比较简单的大概分类,放一个篮子,里面也有一些荒诞的想法,或者说冷幽默的,或者怎么样我把它统统归到这里面,就是说这现实好象不太一样,这位在北京的一个浙江的摄影师,因为跟传统摄影界不怎么混,一直在当代艺术界,也挺红的,陈维他的作品《More》,就是更多的,我觉得也挺好,这题目也很好,确实很难用一种东西来衡量他这个作品,就是剧场式的,有悬念的,比如这张《折叠床之光》,比如在一个睡觉的,有安全感的一个折叠床上,他放很多的碎玻璃,就是有一种悬念,不安全感,一种暴力即将发生那种东西。《遮风避雨的伞》,同样会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或者说不安全的感觉,个人的体验融会贯通在这个里面。《有雾的下午》。特别像电影剧照,《大花布》,被太阳照过留下的种种痕迹。
   储楚,年轻摄影师,所以今年在某个评选的时候,储楚,他有一个系列作品,我是评委,当我一看上他的画递上来的时候,我就想到真实,他不会投稿,但是我是一种公益的,不好,当然我在为储楚说话的时候,我衡量的时候,就是你要他,他的一种作品,还是他一贯的多年的在一个总的系列题目下,他有不同的视野,自始至终比如说十年,或者哪怕是五年、六年,保持着一种创作的状态。于老师对这个作品也很熟悉,因为物非物系列他有好多种,最早的公益系列,这就是他的城市的。这是2011年,一个入选的摄影师严怿波的《暗流》,超现实的感觉。冯立,成都非常棒的摄影师,我很多朋友也认识他,对他都有一致的认识,在座的各位肯定也有认识他的,他的作品跟他的为人,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世界,他的作品是非常阴郁,阴沉沉。我是随机挑了这个作品,这画很美感,老婆在英国,大型航空公司的印度办事处的经理,所以每年都有机会参加欧洲或者其他地方去免费旅游,住豪华酒店,我去他那的时候,他请我抽那种很好的古巴雪茄,我谢绝了,我不抽那个。这幅画大家看一下,看他照片好像不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反正就是对这个社会不舒服,不满意,其实他挺满意的。不应该不满意。
   这张在上海外滩,和东饭店,这也是年轻的浙江摄影师,很小资的那种,我觉得他有点像少年派,这部电影最后一个镜头,这个老虎慢慢的在森林里面就没了,就穿出去了。这个也是四川的一个摄影展的时候,到成都,我一个人过去的,然后齐刷刷八个人,就没有像今年那么多的,当时只有他们八个人,就阿斗,我真的亲眼目睹,阿斗走进展场,成都文艺女青年那种迷离的眼神看着他,那种崇拜,尖叫声,他最吸引年轻人,这个作品其实也是前年在伦敦展的作品,他自己拍的裸体的,他跑到内蒙、甘肃,找到这些荒凉场景,类似于这种像超现实的这种场景。
   范石三是四川年轻摄影师,现在目前居住在上海,自由摄影师,他这个《两个我们》,是PS的,因为不是双胞胎,就是一个人拍了两次,两次曝光或者怎么样,就弄在一起,出发点,好像是从独生子女政策,因为他自己也是独生子女政策开始。有一个日本年轻的女摄影师,年轻的时候在日本的时候,他后来到英国去了,年轻的时候在海边旅行,在旅馆她妈妈带着她拍了一些场景,留念照,这个日本女摄影师,就是英国学艺术,学摄影,然后人到中年,为人妇为人妻,回到日本,她也有这种类似两个我,但是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一个是她妈妈给她年轻的时候在河边拍的一张照片,然后她在同样的地方站在那自拍了一张照片,然后PS合在一起,中间比如说有30年的时间跨度,两个我,跨度30年,就是两个我。
   这张不解释的话,很容易理解成就是一个孪生兄弟,这张我很喜欢。广西的,年轻摄影师,杨洋,这个看起来像一个麒麟,摄影是一个趣味性的事情,林老师对他有一个了解,他也是比较多才,他是一个比较多才的摄影师。那么不得不说年轻摄影师,就是在集中表现,就是在第一年的时候,很多人会拍景观,景观之所以变成一种热门的题材,这当然是对我们国家近一二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是有关系的,因为你跑到街上,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拆迁、改变或者怎么样,自然而然就会反映到摄影师的脑海里,就形成对一种摄影题材的取舍,或者我们要拍出这一类的。
   也有些摄影师,就比较倾向于内心,曾忆城,他原来是为,因为广东很多媒体,他就是第一代的摄影师,比如说《新周刊》,比如《城市画报》,这些媒体都在,这些媒体发展到今天,他配用的第一个摄影师,或者第一代摄影师,就是曾忆城,所以他对广东媒体的发展是有贡献的,到后来,就是一些信佛教,吃素,然后周游世界,他觉得他当时拍的一些报道和照片,对这个世界或者他本人是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他觉得他也困惑,到底这张照片,我获得了荣誉,但是对这个拍摄的人有没有帮助,或者要不要持续这种方式,所以他后来就到欧美,一个人就背着背包,一个人就混在那边,就好几年。这个照片,就是他今年在台北,草山行馆,蒋介石到台湾以后,他临时的住所,到他正式的公馆没有造好之前,蒋介石是1949年到1950年,1951年都在草山居住,这个行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就是被火烧过,也是一个无头案,马英九上台以后,草山行馆,就恢复了,重新翻修,翻修以后,第一个在草山行馆做展览,就是今年春季的时候,就是曾忆城的这个展,叫《一时一地》,因为我今年春节正好到台北去,就看到这个展,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山水,或者花鸟传统的那种图式,去进行全球化的拍摄,这张是在葡萄牙沃尔多拍摄的,这个在苏州拍摄的。这张是在巴塞罗那,这是在西部越南,现在叫胡志明市。旧金山,所有这些东西都像中国的山水画,或者花鸟画他的图形,他表达一个中国人在海外游历的一种亲情的反馈,带一点禅意。
   邵文欢,是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的教师,他以前也是不在传统摄影界混,他是艺术界的,因为他今年夏天到瑞士去,到西班牙做展览,到瑞士去,他跟我说,以前有一个当代艺术大收藏家,就是乌利希克,他要希克的家里去,希克的家里,我是路过,为什么路过,因为希克的家里,就是瑞士的琉森湖边上,琉森湖边上一个山坡上面,一个像古堡一样房子。就是希克的家里。他被希克请到他家里去住,他也跟储楚一样,有好多照片,比如说他这一次拿来参选的作品,这个完全不一样,这种是比较写实的,国际旅游者,也是他经常在世界各地旅游,所以李老师跟带队旅游者就是差不多,就是人在旅途当中看多一个世界的一种反馈。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在名胜古迹经常会看到一些世界各地就是不远万里花了很多钱到那里,就是到底想干什么,就是到底得到些什么?国际旅游者也是一个大的题目,他里面还分很多细节,《希腊海滩》,这是人物的,很多旅游者,看地图,或者这个是国际旅游者的一个系列叫《不朽的地方》。
   郑知渊,上海的年轻摄影师,我从来没看过这样拍一个城市,我要特别说一下这种,比如说因为我们拍城市景观的时候,总是会多少稍微带一点情绪化,就比如说怀旧,或者说对现实的某种不满,上午陈卫星先生,片子里面,有很多牵涉到拆迁,很多做一个简单的类比,后面是高楼大厦,新的楼盘开发商,前面是一些老建筑,待拆迁的,就做一个新旧,或者说一个简单的内容,郑知渊这个小伙子,你们老是看着他,作品好像拿到香港当时摄影城市,他是比较中性的看待这个城市,就是美国摄影有一个传承,他不赞扬我们这个时代,既不歌颂,也不谴责,你看这张照片,实际上他比较早期的照片,屋檐的那个线条,颜色跟海堡那个线条,还有中间那个城堡小屋的窗栏,还有前面马路边的围栏,那个线条的形状,更妙的是,前面面包车一个窗帘的那种线条,前后左右,他所有的照片,我们回过头来看,所有的照片,对这个城市的观察,都不带任何情绪化,他会找到一些线条跟线条之间的呼应,颜色跟颜色之间的呼应,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呼应,比如说公交车颜色跟后面的房子,房子后后面LED屏的骨架这种呼应,他是真正在拍摄当中,会找到拍摄的乐趣,因为他告诉我一年拍几万张照片,只要找到照相机,不同的光线,一个地方踩点,这样一年这种摄影师,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一年几万张照片,拍下来,真正拿得出来的不超过五、六张,他一定要找到这种,如果没有摄影的乐趣,我相信他是不可能持续的。
   这可能就比较熟悉了,塔可。
   张晓,广角专业户。《海岸线》这就在深圳大梅沙。烟台,他就在烟台。刚才是从南方一直到北方,一直到渤海湾周围,山东、辽宁这一段。
   看完了这些东西以后,有一部分摄影师他跟现实没有多大的关系,或者说他把对现实的一种理解反馈,他用内心世界的方式来表达出来。他并不是直观的去反射、映射出来现实社会。
   杰出的摄影师,王轶庶,为什么说他杰出?因为他在《南方周末》,《南方周末》的摄影师王轶庶,但是他丝毫没有受到南方周末的习气的影响,他的《归程》是罗伯特非常欣赏的中国年轻摄影师的画册,他也是罗伯特的坐上宾。这套照片非常棒,真的非常棒。
   《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郑浓的《无题》,李俊,TOP10的获奖者。
   在上海的一家法国杂志的图片总监潘晓春,他也是拍了一个系列《盒子》,也是反应年轻人内心世界和现实之间,和世界的关系,他是一个法国旅行杂志中文版的图片总监,所以他也有机会去全世界旅行。
   今年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20个入选者之一,昆明的李智,《月》。中国摄影杂志今年10月份做过一个类型选,新类型选,接近类型选的专题,里面有他的,他是完全像刚科恩介绍的内心学的,他这些月亮的照片背后黑背景里面是有星星的,什么星座,这些星座的位置完全是按照NASA公布的官方照片,一分一毫都不会差,包括中文名字,是中国科学院官网上,英文的名字,比如说美国NASA,国际天文台的或者怎么样。完全像真的一样,卡片式的,类型学的,像科学档案一样,当然他反应的也是人跟自然的关系,李智在书里面说到,看上去我好像没有拍到现实,但是人对这个地球以外,究竟人为什么要去探月一样,本身也是人与现实的关系,完全是复制的,但是他做的非常逼真,他不是从NASA的官网上拷贝下来。
   讲到这里差不多了,还有好多因为时间关系真的没办法一一介绍,我要说的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和生活正在急剧的变化,以往经验快速折旧,很多人忙于确定自身的特点,证明自己在善变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生活,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这样做,其实追根到底他们就是在忙这几件事情,他们觉得我自己还是一种主动性的力量。年轻的摄影师认为他们在引领潮流,在新兴媒体、民间力量和国际市场的支持下,他们的图象生产和传播更为迅猛有效,他们由此获得了一种优于年长者这集体性的文化权利,当然,这在以前最多只是一个被有限容忍的幻觉,但是现在正逐步成为不可阻挡和回避的现实。
   我们的时代不说了,我只能说纷繁复杂,不那么简单,一语很难道破,所以很多就需要各式各样,包括含混的,暧昧的想象的,偏僻的,冒险的知识都要我们去重视。
  我的个人的观点就是,当代摄影不是归纳也不是演绎,摄影不遵循这样的逻辑,摄影应该守护个别和殊异,不断地发现各种可能性。
   这是我今年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主编出版的三本,收集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师的三本书,但这是一个系列,我这次从广州回去以后,12月份我就要出第四本,完全是我来主编我来选择,出版社给我出。《锐1》、《锐2》、《锐3》,是我比较看中我个人的一项工作,不断的在全面鼓吹推广,或者说呈现中国各地年轻有为的摄影师不同类型,这里面也有非常坚持传统写实的纪实手法的,也有比较另类的,都可以。谢谢大家!

打 印】【关 闭】【顶 部
相关推荐
About us|关于本站|商业服务|广告洽淡|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商业街经中路124-136号二楼(开元广场对面)
Copyright © 2008-2024 shangtu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6-88808528   邮箱:shangtuf@163.com 
尚图坊国际摄影 版权所有 v3.19.0606 浙ICP备09002129号
特别申明:如未注明则文章来源于网络,小编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技术支持:乡巴佬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