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联系QQ
联系微信
公 众 号
新浪微博
本站快报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摄影赛事
|
赛事揭晓
|
活动专题
|
会员天地
|
摄影展览
|
尚图学院
|
在线影展
国际影赛
|
国内影赛
|
参赛指南
专访论坛
专题访谈
百家论坛
Ps,摄影名家如是说
李少白:作为艺术范畴的风光摄影,不是以“写真”为目的,而是通过“美”来感染观者,因此在Ps技法上不应受到任何限制。李少白 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问:您觉得风光摄影是否要遵循 “写真”的法则?通过多个画面要素合成出来的风光摄影作品可否称得上好作品?李少白:我觉得风光摄影可以分成广义的风光和狭义的风光两大类别。一切以自然与人文场景为拍摄对象的摄影都可以称为风光摄影,比如《国家地理》杂志等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风景类摄影就属于广义的风光摄影。进行这种摄影,就要...
时间:2013-04-06 阅读数:4416
李英杰:体检当今中国摄影现状
我是搞摄影的,所以今天谈的都是摄影界的一些状况,摄影界有一个说法,叫做“你是运动员就不要当裁判员,你是裁判员最好不要当运动员。”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说你自己是艺术家,又是评论家,而且老评论作品,可能会有自私的倾向,今天我的发言也仅仅只是讲一些现象,因为我还是想当一名运动员。 今天我讲五点:第一,摄影的数字化问题;第二,大众化问题;第三,摄影阶层的权贵化倾向;第四,摄影创作的低俗化风气。第五个,摄影发展中的观念化。 第一个问题是数字化,我们说现在这几年由于数字技...
时间:2013-04-03 阅读数:3419
藏策:不可说的言说
到底什么是“摄影本体语言”?1、弄不清本体,如何回归?王征:这两年,许多人都在强调摄影回归影像本体的重要性。去年我们做的《像说》,你,还有刘树勇、李树峰、潘科,也都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刘树勇还举了几个很精彩的例子,讲明了摄影本体是语言而非功用的道理。可摄影本体语言本身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并没有说清楚。包括摄影界的其他人,好像也没有说清楚,或者是还没来得及说。你认为,摄影的本体语言到底是什么?藏策:我在《像说》里讲了自己近十年来对摄影的思考。但在一些具体的方面,并没有完全想清楚...
时间:2013-04-03 阅读数:5012
简斌:失语症与双面人生观
——王平当代摄影作品的解读 二十世纪的社会巨变,摄影的诞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摄影一旦被归入艺术的行列,它本身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客观记录也随之被赋予更多的内容,当代流行的观念摄影艺术也许就是将摄影作为一种观念来表达。不管是如何主观化的处理,摄影终将呈现给我们一种“真实”,无论这种“真实”是否只是一种虚拟的真实。而正是这种“真实”永远吸引着我们认知,感悟、解读、思考。 王平是职业艺术家,在他自身的实践中,践行绘画艺术、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
时间:2013-04-02 出处:新浪收藏 阅读数:2797
顾铮:“私摄影”与“公”的摄影
按照“私摄影”的概念来讲,顾老师您觉得陈哲的摄影在“私摄影”里边她应该属于在哪个层面的“私摄影”?或者“私摄影”这个定义也是您提出来的,那么请您谈下私摄影的概念。 顾铮:所谓的“私”有一个相对的“公”,公、私,public和private之间有这么一个相对的关系,我觉得如果要讨论“私摄影”,总的来说还应该有一个相对的public公的定位和解释上,我觉得大致上还得从什么是公,这个公不是公母的公,什么是公,也许我们也可以再讨论一下。 就是说如果说我们把陈哲的这些摄影还是认为一定意义上的纪实摄...
时间:2013-04-01 阅读数:4547
摄影收藏与摄影投资
摄影收藏,国内要培养收藏,我们引入一个体系,收藏到底是什么体系?它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东西在国外已经成为这么多年的收藏,这么多年的一个构架,有它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本书引发的摄影漫谈--付羽、蔡萌、毛卫东谈《摄影师之眼》(七) 付羽:在国外这些事简单的很。比如我在画廊里看到了一点疑问都没有,昨天在博物馆里看到了,我昨天在美术馆看到了,或者说我学摄影的时候在课堂上看过我老师拿出来过,这就是那张或者说这是那张也是他做的,也是那个人的照片,或者这也是那张底片另外的一...
时间:2013-04-01 阅读数:4559
第九届华赛:度量新闻摄影“格式塔”
3月25日,随着第九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8类16项的获奖名单出炉,其入选作品立刻成为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此同时,本届华赛的评选过程中的争辩,再次引发了新闻摄影个别老问题与新现象的讨论。 华赛评选,从表面看是13位评委对所有参赛作品的提炼过程,其背后是对摄影师每一幅(组)作品完成度的考验。也许正应了美学经验中的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中心思想,一幅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脱颖而出,凭借的是摄影师对视觉艺术形式、人类情感、视知觉组织活动等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有不同因素...
时间:2013-04-01 出处:《中国摄影报》 阅读数:2845
刘宽新:摄影真实与监督量化机制
影像真实性,数字影像时代使用软件修整图像的准则,以及影像监督机制等问题亟待厘清,而若能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对中国摄影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刊刊登的两篇文章对摄影真实、监督机制、影像鉴定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只要确立界定严格、表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按照规则运用数码技术的自觉,数码技术完全可以不去损毁乃至保护摄影的真实价值。 为了促进数码时代新闻和纪实影像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探索纪实影像数码后期制作的规则限制问题,并试图浅议对有关限制量化。随着数码技术的...
时间:2013-04-01 出处:《中国摄影家》 阅读数:3182
张国田:摄影之门已经大开,诸位同仁仍需努力
冬日清冷,从办公室向下望去,只见灰白二色,连街上行人的颜色也变得单调许多,仿佛这个冬天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冬天没有什么不同,但终究是有许多的变化,从眉头到心头。 秋收而冬藏,对于地处北方的人群而言,“猫冬”是一年最大的事情,在白雪茫茫中,数落着一年的收成与对来年的憧憬。对于现代生活下的我们,“猫冬”这样的生活多少有些可望而不可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用一整年的时间来观看、思考,确实比较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无论怎样,依然让人有回顾与展望的希冀,当然,是关于摄影的。 而...
时间:2013-04-01 阅读数:2722
1859年的沙龙:现代公众与摄影术
对我们来说,自然主义画家和自然主义诗人一样,几乎是妖魔。他们惟一的鉴赏标准是“真”(当“真”被用得恰到好处时也是十分崇高的)。这种鉴赏标准拘囿羁勒着“美”的鉴赏标准。在人们应该只注意“美”而对其他视而不见时(我指的是在一幅美的作品中的美,你能轻而易举地猜到我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们的公众只注意“真”。这些观众不是艺术家,不是天生的艺术家,也许是哲学家、道德家、工程师,或是谈论具有某种教益的秘闻轶事的鉴赏家。你认为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但绝对不能自作主张,认为他们是艺术家。他们...
时间:2013-04-01 阅读数:5524
郎静山与画意摄影、集锦摄影及中国传统文化
在古希腊艺术是适用于每一种运用技巧,依照成规所作之生产,艺术品可以是画,也可以是木匠的作品。唯独摄影因使用科学的方法,十九世纪初,经过一番挣扎才被公认为是艺术,又因具有容易复制的特性,在一般人心目中不像独一无二的画或其他艺术品那样稀有珍贵。但是现在许多著名的摄影大师都依版画的方式,限量复制。因此随着西风,东方摄影市场也在逐步开展。 艺术可纯粹为美的表现,但也可以为思想的表现,例如Andy Walhoe不断以拍摄生活周遭重复的活动来提醒人们世事的繁复无趣。 四、五十年代法国...
时间:2013-04-01 阅读数:4027
任悦:纪实摄影故事会—从约翰.汤姆森到现在
OFPiX是一个我正在参与建设的纪实摄影工作室,在当下这个到处都是虚无的世界里做纪实摄影,难度可想而知;人们脑子里装的都是这样的观点,既然纪实摄影不可避免地包含主观,那就干脆别去追求客观了,还有更多人把自我的视角和自我为中心混在一起,认为只拍自己眼睛看到的,表达自我的感受就可以了。 我们是一群知难而进的人,关于纪实摄影,我们想着的不是废掉它,而是去捕捉它在这个新时代中的新身形,我们探索它和其他学科的跨界和融合,我们认为,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故事必须被了解。 OFPiX除了与...
时间:2013-04-01 阅读数:3678
我的Instagram友邻
前天站在窗前,看一个大妈翘着脚尖拍迎春花,咔嚓一下,手机一收,悄然溜掉;昨儿北京满街挂着雪,又瞅见很多大叔拿着手机捏景,自得其乐。这都让我觉得手机摄影真是好东西。 其实这个栏目名字本来叫做Flickr英雄,想介绍那里面的各路精灵古怪,但还没等我动身,Flickr就给雅虎差不多搞黄了。不过,instagram这当间又突然红起来,而且这里说起话来更方便,快言快语,肆无忌惮。 这个栏目将介绍我在instagram里面的各路友邻,请他们写写字儿,可能也有我目力不及的地方,欢迎你们投稿。今天第一篇文章是来...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4341
PS不等于影像造假
—浅谈影像鉴定与摄影大展 为什么有人利用PS造假?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概念,PS并不等于造假。Photoshop软件的发明者恐怕最头疼的就是人们利用这个神奇的工具做着与他的愿望相违背的事情,这个划时代的数码后期处理软件被人滥用制作了很多现实并不存在的所谓纪实影像,甚至将PS等同于造假。我不禁要问:PS怎么了?许多影友谈PS色变,许多大展组织者更是对PS的照片小心有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们对于数码影像的后期处理产生了巨大的疑问和迟疑。其实早在传统摄影盛行的时代,安塞尔·...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3180
桑塔格是怎么读书的
说到底,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写书给别人看的人,一种是看别人写的书的人,桑塔格无疑属于前面那个阵营,虽然她有时会产生自己属于后者的错觉。 要探究批评家是怎么读书的,就好比探究大厨是怎么准备食材的、模特在后台是怎么穿衣的,不是不可以,但那究竟不是人家想要给你看的东西,是好奇心不得体的运用。 我一直想知道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是怎么读书的。不但想知道她写作那些名文时如何利用书籍资料,而且想知道她会不会躺着读书、她爱不爱做摘抄、她有没有反复取法却决不示人的独...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3410
最佳版面是这样炼成的
34届世界新闻设计大赛金奖 Eureka杂志的版面 报刊的平面设计,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得到重视,中国的报刊则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媒体人才逐渐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逐渐认识到,报刊的视觉设计并非只是给版面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归根到底,它要帮受众解读新闻。这事儿因此难度就大了,因为你得让美编也融入新闻部门,它肯定会首先引起一些记者不爽——他们可并不想团队工作。所以,把报纸弄得漂亮点儿并不是一个装饰性问题,而是牵扯到整个新闻部门生态的变化,这种革新并非一两日就可以完成...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3609
“众包”时代,图片编辑的搜图探索
当互联网进入到Web2.0时代后,有人敏锐地观察到“集体智慧”凸显出日益重要的价值。在美国《连线》杂志2006年的6月刊上,该杂志的记者Jeff Howe首次提出了“众包”的概念。经他观察,免费的群体智慧促进了商业的飞速发展。说通俗些,就是很多原先专业的工作通过互联网被网民们分头完成了——网站只提供服务,内容由用户发布。这种商业模式也打通了专业与非专业者之间的界限。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数字时代的摄影行业,会发现媒介的更新和技术发展,尤其是手机像素的提高,以及微博、手机照片分享应用...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3171
摄影真实与监督量化机制
影像真实性,数字影像时代使用软件修整图像的准则,以及影像监督机制等问题亟待厘清,而若能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对中国摄影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刊刊登的两篇文章对摄影真实、监督机制、影像鉴定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只要确立界定严格、表述明确的规则和严格按照规则运用数码技术的自觉,数码技术完全可以不去损毁乃至保护摄影的真实价值。 为了促进数码时代新闻和纪实影像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探索纪实影像数码后期制作的规则限制问题,并试图浅议对有关限制量化。随着数码技术的...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3259
专题化和风格化
一个人从事摄影,若非职业记者或商业摄影师,一般的路径是:在四处行走之中偶遇佳构—积累好片(投稿获奖)—择取满意之作—结集出版画册或办展览,就这样完成自己的摄影生涯。 一般来说,这样的画册或展览,每张照片都有可取之处,有的甚至很完美,是独特的佳作。但如果以摄影艺术家的标准去要求,则很难找到其独有的专题内容和风格。从文化意义上说,没有独有的专题,就会缺少文化深度,给人浮光掠影之感;而没有形成个性风格,则不是成熟的艺术家。 现在,摄影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和日常化。各行各业大...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2749
寻访寂寥的山河—关于塔可与《诗山河考》
《诗经》入画古来有之,名曰诗经画。 塔可作品 《诗经》又称《诗三百》,最初文王采集民间诗歌,到孔子,于浩瀚诗歌三千中选三百零五首编为《诗》,战国晚期定名,《诗经》。汉代儒生遵其道德、伦理之纲常,取其教化之意,奉为六经中的一部。《诗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我们也许记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忘记了“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是民族的记忆,遥远又等待唤醒,塔可就是被唤醒的一员。《诗经》之美,在文辞朴实,真情实感,是创作者的真诚态度,真性情,即文学...
时间:2013-03-24 阅读数:4428
上一页
1
...
16
17
18
19
20
21
...
23
下一页
共有 446 条
到第
页
排行榜
摄影师萧希如与波多野结衣的邂逅
美女摄影师萧希如与波多野结衣的邂逅,台湾首次独家专访 当美女摄影师萧希如遇上日本AV女优波多野结衣,会激荡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这回DIGIPHOTO 编辑部有幸邀请专业人像摄影师萧希如与Hugo Yu 进行专访,讲述...
肖全 X 杨丽萍 回溯22年间的影像传奇
摄影师肖全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最棒的人像摄影师,舞蹈艺术家杨丽萍一直是肖全的拍摄对象,22年间,肖全用镜头记录了她舞蹈生涯中的各个重要阶段,这对被摄影界与时尚界广为传唱的“黄金搭档”留下了太多的感人故...
专访荷赛获奖者——李怀峰:以观察
编者按: 当地时间2018年2月14日,正值中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第61届荷赛...
【金像奖】黄利平:黄河故乡
黄利平,1959年生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山东东营日报任摄影记者。 获奖者评语: 黄利平对自己位于山东东营农村故乡的眷恋之情通过这些平静而温暖的影像涓涓流淌。,尽管记录的多为乡间日常生活中平凡...
"国展"被取消的作品是因为犯了这12个错
最新消息,第25届国展在公示期间,收到质疑部分作品的举报邮件,经核查,组委会决定取消纪录类入选作品《跟踪雾霾》、《瑞雪迎春礼花开》、《期盼》、《中国高铁-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动力》、《洪水无情人有情》,艺术类...
About us
|
关于本站
|
商业服务
|
广告洽淡
|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商业街经中路124-136号二楼(开元广场对面)
Copyright © 2008-2025 shangtu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76-88808528 邮箱:shangtuf@163.com
尚图坊国际摄影 版权所有 v3.19.0606
浙ICP备09002129号
特别申明:如未注明则文章来源于网络,小编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技术支持:
乡巴佬工作室
首页
顶部